唐人街飄香:廚神、美食筆記與海外中餐簡史

    唐人街飄香:廚神、美食筆記與海外中餐簡史
    繁體中文版

    作者:
    楊猛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02/06/2024
    EAN:
    9786269821853
    庫存量:
    購買後立刻進貨
    原價:
    $41.60
    采風價:
    $35.40
    +
    -
    加入購物車
    「現在我動身去唐人街,那裡是味蕾的避難所,溫暖異鄉人靈魂的救濟所。」

    所有的飲食記憶,都是尋味鄉愁。
    對海外華人來說,經營中餐館最初是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則加入身分的自我認知。
    它是一套格格不入的語言體系,來源於生活,卻具有了身分抗爭的意味──
    從來沒有一種餐飲像中餐烙上了如此複雜的族群印記。

    探問家鄉味於他鄉扎根的創新與傳承,書寫散落在歷史中的前人往事
    「衛報最佳環境報導獎」、「開發亞洲新聞獎」得主楊猛最新作品
    結合中國飲食記憶與英國中餐發展史,最真摯的飲食文化書寫

      「全英國至少有超過二萬家中餐館及中餐外賣店,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那些食物的背後,都是一些什麼樣的移民做出來的?他們有什麼樣的故事?是否都如我有一顆無處安放的靈魂?」

      味覺是多年搭建起來的系統,是由食材、空氣、土壤、風土民情、喜怒哀樂等等組成的味道,所有一切塑造了我們今時今日的味蕾、精神氣質乃至價值觀。而當一個人離鄉背井,異鄉的唐人街便成了味蕾理所當然的避難所。

      倫敦唐人街總計有十一條街道,大紅燈籠、石獅子、仿古牌樓等中國元素點綴其間,混搭了陰鬱古舊的英式建築。這裡彙集了天南地北的中國人,五湖四海,口音各異,可以找到幾乎中國每個省分的美食。唐人街上,泗和行和龍鳳行超市人流如織,但是售貨員多了說北京話的大姐,貨架上出現了老乾媽辣醬和辣條。隨著中國新移民的湧入,正宗中餐紛至沓來。唐人街出現了諸如梁山好漢、峨嵋一派、北京四合院之類的內地餐館,看名字就像比武大會。

      經歷了早期的「雜碎時代」和「港味時代」的洗禮過後,如今英國中餐業又貢獻出怎樣的大廚和美食?以作者楊猛所在的倫敦來說,這裡如今是舉世聞名的海外中餐發源地,早在十九世紀就是華人聚集的大本營,但最初的來源並不是特別的政府移民政策,而是來自一段因戰事而起的的中國船員血淚史。

      一份十九世紀的英國記錄這樣形容中國船員:「他們不喝酒、吃得少,受到雇主歡迎。」鴉片戰爭後,隨著中英貿易的增加,來英國的中國船員逐漸增多,勤奮而便宜的特質成為船主重要的選擇,具有南粵背景的他們同時奠定了英國華人社區的組成結構。當時代浪潮席捲、排外政策勢不可擋時,驟失工作機會的華人船員只能從事低微、廉價的工作維生,除了開設洗衣店,做中餐麵館幾乎是唯一選擇。

      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中,當年留在英國當地的船員是如何開啟華人的中餐飲食帝國,成為舉世聞名的唐人街中餐先驅?當餐廳美食不再被時間記憶、下一代無以為繼而易主經營,其中又有許多散逸在歷史洪流中的故事,只能靠口傳紀錄將一頁頁海外中餐史吃回來?

      本書為作者在倫敦唐人街的中餐冒險之旅。藉由訪問在唐人街經營中餐館的華人店主、廚師、饕客,他追尋唐人街的歷史,思索最早期的餐館如Mr. Chow的崛起、經典菜色如「雜碎」的由來變化、西安小吃與新疆菜肴如何翻身成為潮流美食,以及一代又一代華人家庭如何傳承文化與記憶的滋味。

      作者寫作雙線並進,既有飲食文化史的格局高度、亦保留了自身與海外華人的人情故事,透過作者人在倫敦的思鄉之情轉換成對中餐的眷戀,以中國與英國兩地生活對比;另一層以他追尋倫敦的中餐發展去梳理百年來的海外華人發展史,而一旦回頭檢視中餐發展便等同於紀錄華人在當地落地生根的家族故事,除了思索中餐對華人族群從物質至心靈的形塑,也反觀自身的飄泊,真摯入情。

      「我喜歡那些豔俗的門面、空氣中燒肉肉皮爆裂油脂散發的香氣、以及坐在濕漉漉的後廚門口叼著煙捲專心讀馬經的香港廚子。一切都跟舊時的香港很像,彷彿向鴨寮街和油麻地一帶的市井之氣致敬。」
     

    顧客評論: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