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LE
比遠方更遠:走入個人與國族,凝視政治下的創傷與差異,一場起於變革年代的人性之旅

比遠方更遠:走入個人與國族,凝視政治下的創傷與差異,一場起於變革年代的人性之旅
繁體中文版

作者:
安德魯所羅門
出版社:
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05/04/2023
EAN:
9789865562908
庫存量:
1
原價:
$56.30
SALE:
$28.15
+
-
加入購物車
旅遊讓人理解,

民主無法移植,自由及公民性都必須學習,方能獲致。

 

繼《背離親緣》、《正午惡魔》,安德魯.所羅門最新作品。

走在變革邊緣,見證民主的崛起與消逝,重探不同社會對自由的定義。

 

  「接受問題往往比執意解決更為明智。我曾想找出少數改變的事物有什麼共通模式——新的國界、民權和殘障人權的整體進步;許多不變的事物又有什麼樣的模式——無法帶來正義的選舉、權力腐化的傾向等等。而今我開始試著別那麼執著於規則,好好發問,慢點回答。」——安德魯・所羅門

 

  ◇◇◇◇

 

  在《背離親緣》裡,臨床心理學家安德魯.所羅門讓我們看見接納異於我們的孩子有多難,以及接納可以如何發生。在《比遠方更遠》中 ,身兼報導者的他前往過去近三十年發生劇烈變革的地域,點出接納異己之難,以及此一艱難所透露的寶貴訊息。

 

  薩爾曼.魯西迪讚譽本書「絕非僅是『旅遊書寫』,而是一個真正到過世界的人為世界所畫的肖像」。書中集結了所羅門的旅遊報導,從1988年始,至2015年止,行遍7大洲,走訪22片異域,其中不乏當時極少人遊歷的中亞及非洲諸國。他之所以選擇報導這些遠方,有時出自純粹的熱情,有時則因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深入報導的理由,從而使他更愛這些地方。藉由探訪異地,他也對自身內心與外在的異鄉做了最深沉的剖析。

 

  書中報導的目的不盡相同,內容與角度也相當多元,除了對他停留較久的蘇聯/俄羅斯有深入描寫,也詳細報導台灣故宮博物院在1996年擬將國寶借展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引起的社會抗議,以及借展事件對美國及台灣的政治意涵,還有中國飽受政治管制的藝術,與相形之下更蓬勃發展的飲食文化。書中也深刻探索了南非在轉型正義多年後仍壁壘分明的種族階級,緬甸人民被高壓統治制約的心智,利比亞人對於部落的認同如何影響選舉,甚至不同國家的同志處境與政策等,還有些則是純粹的遊記,但每篇都是他對異地的第一手觀察。在他決定將這些型態各異的旅遊紀行收錄於一書時,除了盡量忠於最初的視角,也為大多數篇章增添後續報導,使得本書不僅記錄了過往的時代精神,更是一部在不同國族的藝術、文化、性別認同、政治轉型、民主化過程等框架之內,針對個人與集體的心理研究。

 

  作者著迷於旅行,起初是出於好奇,後來則認為旅行有政治上的重要性,因為走出同溫層,就是改變的開始。旅行教人同理價值觀不一致的異族,學習成為矛盾的自己,並擺脫「世上只有一種最佳生存之道」的預設立場。由於他一生都對人類的復原力深感興趣,這驅動了他前往那些正經歷轉型陣痛的國家,他筆下的人們在歷經每一次變革時,無論是獨裁政權崛起,抑或民主四處開花,不管結局好壞,總是心懷強烈希望。他見證了那些信念,包括信念的黯然失色。

 

  《比遠方更遠》年代可溯及上個世紀的冷戰,但核心關懷則與作者先前探討心理學和家庭動力的巨著一脈相承。不過,本書還捕捉了不同國族的歷史與社會動盪,反映出迥異於前作的心理。作者從個人的身分認同擴展至民族的身分認同,勾勒出不同族群的心理狀態,犀利之外,更難得的是不失悲憫。一如《背離親緣》,他在本書中盡其所能地貼近各種群體,而這樣的視角切換總能觸碰到人心的最深處,直探異中之同、同中之異,並涵容兩者。他讓我們看到,若人在飽覽世界後對人性能多上幾分深刻洞察,那必是來自對「差異」的體認與接納。

 

跨領域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阿  潑(文字工作者)

  胡淑雯(作家)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葉  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名家讚譽

 

  「這是一部美麗的作品,靈感來自對『離開』的熱情,以及對『家』的不確定。本書是對自由的頌揚,並提出極有價值的警惕:自由有時必須透過學習方能獲致。本書絕非僅是『旅遊書寫』,而是一個真正到過世界的人為世界所畫的肖像。」────薩爾曼.魯西迪

顧客評論:


此作者的其他作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