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不就是一團烏漆八黑嚮往光明?
旅人在未知的天蓬下依星指路,寫字的人以命焚火。只要打開閱讀的眼睛,書頁穹宇無不熠熠。
散文家張讓縱遊時間、文學、城市、生活,鑿字引光,
汲取20餘位作家的靈光與幽默,為受時局所迫的人發出不平之鳴。
既是嗜讀者的慷慨召喚,也揭開世界的處處驚奇。
▎嗜讀者的深情告白
讀書的「無濟於事」,恰是最大的「無用之用」——實際來說,書無法充飢或救命,但在精神層面上,書卻是最平易且唾手可得的心靈食糧,是安頓身心的最佳療方。
張讓寫讀書,不以評價或架構為先,而從作者本人著手。在她理性、節制、爽颯的筆鋒下,每一位作家都像是她結交多年的好友,引起讀者識人的興趣,激發一探作品的興致與熱情:
◎【談「地海系列」作者娥蘇拉.勒瑰恩】勒瑰恩文字刻意樸實單純,而她就駕著這簡潔含蓄的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她看不慣評家總以「一本書在說什麼」的角度來看小說,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談愛爾蘭小說《四封情書》】捕捉了愛情的神奇可怖再加以放大:痴迷盲熱,欲生欲死,從狂喜的尖峰到絕望的深淵,到最後愛情凋萎死滅又奇蹟重生,讓人不忍看不敢看又不能不看放不下手。
◎【談自然文學作家溫德爾.貝里(Wendell Berry)】樹林是他清靜休息的地方,季節來去變化,一隻半空迴轉的蒼鷺,一片林中初見的藍鈴花,自然的神奇美好打動他,什麼都比不上,詩人天性表露無遺(⋯)在那生息循環不絕的花草樹木鳥獸之間他面對神祕,渺小謙虛,無語讚歎。他不追求天堂永生,他的世界是人間,地球是他可以感知擁抱的真實。他努力生活在這土地上,不統馭役使萬物眾生而是像個園丁竭盡全力愛惜保護。
◎【談《遺愛基列》】經由尋常又不尋常的人物和故事,展現人生苦惱衝突的種種面相,充滿了寬厚的理解與同情(⋯)多少平常而又珍貴的片刻,極其動人。裡面有親情、宗教、種族、歷史,和生命與自然的美好神祕,在在讓人駐足沈思。她讓我們看見信仰有許多種類,也有不同的表現和實踐方式。再怎麼虔誠熱烈的宗教信仰,並不消解疑惑、爭執、恐懼、失望等等人與生俱來的矛盾和悲傷,因而有無比的感召力。
◎【關於讀小說】所有故事是一個故事,前後呼應,迴盪不絕。平常不過的一句話可以重如千鈞,簡單一件事讓人悲從中來。一切更好也更壞,善惡未必有報,人生無理可講。好像走遍江湖的老僧看盡世事,滿懷悲憫無奈然不可言說。也許因此小說家必須不息不輟演述生死悲歡,試圖說出個所以然來。而讀者如我也必須亦步亦趨浮沈其中,努力看出個所以然來。
▎為驚奇開眼,書中有書,人中有人
在張讓的眼中,大千世界時有驚奇,萬事萬物藏著神祕的關聯:
◎【談「西班牙時間」】農屋沒有網路連結,手機也不通。仿如山中無曆日,也就順理成章進入了安達魯西亞時間。這不是剁得碎碎的現代時間,不是碎成齏粉的美國時間,而是大片大塊的,像布店裡抖開成疋成疋的布料,書店裡滿架滿牆攤開的書。肥沃,廣闊,充滿了可能。
◎【談「攝影」】曾寫過一篇探討攝影的文字,論到攝影凝凍時間,如「截生命於中流」。許多年後,對攝影這個特質還是覺得玄,也許更玄。因為年歲越長越加體會一切匆匆,生命永恆流逝時間無論如何沒法凝凍的決絕。從這個惆悵的角度,攝影快門咔嚓一響宛如巨靈大掌憑空攫取了片刻風影,就像文字捕捉了我們內在瞬間的感情思維呈現紙上,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只是習以為常,那神妙失去魔力,沒人記得那個奇蹟了。
◎【談「寫作」】寫作並不是個普遍的職業,雖然感覺上當今人人能寫人人在寫,作者作家滿天飛。仍然,存心寫作,全力寫作,被寫作牽引逼壓欲罷不能,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輩子,究竟是少數人做的事。也許有許多人年輕時夢想寫作,然真正走上那條路的畢竟是少數。寫作國度的風景從外面看似乎浪漫逍遙,栽進去了才知道裡面其實蕭瑟蒼涼,而且滿佈荊棘兇險。
◎【談「生命的追尋」】似乎,是疑惑迫人追尋,是提問讓撞擊發光,答案誠然遙遙招引,卻如過來人所說,是那求索的過程更加有趣動人(⋯)如果我們注定要受好奇疑問引誘追尋求解,為什麼在某個稀罕時刻,當我們心神寧靜萬惑止息,不思不想不疑不問單單感受回應,是那樣無可言喻的美好?
旅人在未知的天蓬下依星指路,寫字的人以命焚火。只要打開閱讀的眼睛,書頁穹宇無不熠熠。
散文家張讓縱遊時間、文學、城市、生活,鑿字引光,
汲取20餘位作家的靈光與幽默,為受時局所迫的人發出不平之鳴。
既是嗜讀者的慷慨召喚,也揭開世界的處處驚奇。
▎嗜讀者的深情告白
讀書的「無濟於事」,恰是最大的「無用之用」——實際來說,書無法充飢或救命,但在精神層面上,書卻是最平易且唾手可得的心靈食糧,是安頓身心的最佳療方。
張讓寫讀書,不以評價或架構為先,而從作者本人著手。在她理性、節制、爽颯的筆鋒下,每一位作家都像是她結交多年的好友,引起讀者識人的興趣,激發一探作品的興致與熱情:
◎【談「地海系列」作者娥蘇拉.勒瑰恩】勒瑰恩文字刻意樸實單純,而她就駕著這簡潔含蓄的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她看不慣評家總以「一本書在說什麼」的角度來看小說,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談愛爾蘭小說《四封情書》】捕捉了愛情的神奇可怖再加以放大:痴迷盲熱,欲生欲死,從狂喜的尖峰到絕望的深淵,到最後愛情凋萎死滅又奇蹟重生,讓人不忍看不敢看又不能不看放不下手。
◎【談自然文學作家溫德爾.貝里(Wendell Berry)】樹林是他清靜休息的地方,季節來去變化,一隻半空迴轉的蒼鷺,一片林中初見的藍鈴花,自然的神奇美好打動他,什麼都比不上,詩人天性表露無遺(⋯)在那生息循環不絕的花草樹木鳥獸之間他面對神祕,渺小謙虛,無語讚歎。他不追求天堂永生,他的世界是人間,地球是他可以感知擁抱的真實。他努力生活在這土地上,不統馭役使萬物眾生而是像個園丁竭盡全力愛惜保護。
◎【談《遺愛基列》】經由尋常又不尋常的人物和故事,展現人生苦惱衝突的種種面相,充滿了寬厚的理解與同情(⋯)多少平常而又珍貴的片刻,極其動人。裡面有親情、宗教、種族、歷史,和生命與自然的美好神祕,在在讓人駐足沈思。她讓我們看見信仰有許多種類,也有不同的表現和實踐方式。再怎麼虔誠熱烈的宗教信仰,並不消解疑惑、爭執、恐懼、失望等等人與生俱來的矛盾和悲傷,因而有無比的感召力。
◎【關於讀小說】所有故事是一個故事,前後呼應,迴盪不絕。平常不過的一句話可以重如千鈞,簡單一件事讓人悲從中來。一切更好也更壞,善惡未必有報,人生無理可講。好像走遍江湖的老僧看盡世事,滿懷悲憫無奈然不可言說。也許因此小說家必須不息不輟演述生死悲歡,試圖說出個所以然來。而讀者如我也必須亦步亦趨浮沈其中,努力看出個所以然來。
▎為驚奇開眼,書中有書,人中有人
在張讓的眼中,大千世界時有驚奇,萬事萬物藏著神祕的關聯:
◎【談「西班牙時間」】農屋沒有網路連結,手機也不通。仿如山中無曆日,也就順理成章進入了安達魯西亞時間。這不是剁得碎碎的現代時間,不是碎成齏粉的美國時間,而是大片大塊的,像布店裡抖開成疋成疋的布料,書店裡滿架滿牆攤開的書。肥沃,廣闊,充滿了可能。
◎【談「攝影」】曾寫過一篇探討攝影的文字,論到攝影凝凍時間,如「截生命於中流」。許多年後,對攝影這個特質還是覺得玄,也許更玄。因為年歲越長越加體會一切匆匆,生命永恆流逝時間無論如何沒法凝凍的決絕。從這個惆悵的角度,攝影快門咔嚓一響宛如巨靈大掌憑空攫取了片刻風影,就像文字捕捉了我們內在瞬間的感情思維呈現紙上,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只是習以為常,那神妙失去魔力,沒人記得那個奇蹟了。
◎【談「寫作」】寫作並不是個普遍的職業,雖然感覺上當今人人能寫人人在寫,作者作家滿天飛。仍然,存心寫作,全力寫作,被寫作牽引逼壓欲罷不能,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輩子,究竟是少數人做的事。也許有許多人年輕時夢想寫作,然真正走上那條路的畢竟是少數。寫作國度的風景從外面看似乎浪漫逍遙,栽進去了才知道裡面其實蕭瑟蒼涼,而且滿佈荊棘兇險。
◎【談「生命的追尋」】似乎,是疑惑迫人追尋,是提問讓撞擊發光,答案誠然遙遙招引,卻如過來人所說,是那求索的過程更加有趣動人(⋯)如果我們注定要受好奇疑問引誘追尋求解,為什麼在某個稀罕時刻,當我們心神寧靜萬惑止息,不思不想不疑不問單單感受回應,是那樣無可言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