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的東亞史(貳):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逆轉的東亞史(貳):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繁體中文版

    作者:
    劉仲敬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03/17/2021
    EAN:
    9789865524418
    庫存量:
    購買後立刻進貨
    原價:
    $30.30
    采風價:
    $25.80
    +
    -
    加入購物車
    所謂「西南」──
    從來就不是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更不只是帝國邊陲!
    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反而是文明的樞紐!
    它化身為巴蜀、滇、夜郎,與中國的政治勢力不斷拉扯、對抗,
    它掌握了連接內亞和東南亞的商業通道,是「東南亞萬邦之母」!

      ==============

      黃金面具、青銅神樹、太陽神鳥……三星堆文明竟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連結內亞與東南亞貿易的蜀身毒道,為何被漢帝國占領之後反而加速文明的衰退?
      「夜郎自大」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一頁漢帝國「武統」西南諸國的血淚史!
      如果沒有滇國、南詔、大理與中國對抗,今日的東南亞國家恐不存在?
      巴蜀利亞成為抗戰「大後方」並非自願!實際上是被蔣介石利用、強迫「愛國」的犧牲品!

      《史記》、《漢書》裡的《西南夷列傳》記載了曾居住在今日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如果從傳統的漢人史觀出發,上述的「西南」、「西南夷」是遠離帝國中心的「邊陲」、文明上的「他者」。但如果跳脫大一統的中國框架,從更高層次的世界史角度觀之,會發現所謂的「西南」並不是「邊陲」,反而是連結內亞、東亞、南亞、東南亞,讓諸國商貿往來、互相交流的「中心」。

      ■巴蜀利亞──來自內亞與東南亞,自成一系的帝號系統

      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面具、太陽神鳥金飾充滿濃厚的內亞色彩,其中的青銅神樹更是與巴別塔系出同源,證明巴蜀文明獨特的內亞性──上古時期,掌握青銅技術的內亞征服者進入成都平原,其中一支順著岷江南下成立巴國,另一支順著嘉陵江南下成立蜀國。在南進的過程中,他們還征服了東南亞系的百越、百濮民族,兩者最後形成了巴蜀、滇與夜郎民族,融合了內亞與東南亞的文明特質。

      從秦、漢這種大一統帝國的視角看來,上述的民族被傲慢的漢人中心史觀視為「西南夷」,是住在帝國邊陲、未開化的蠻族。但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這些「西南夷」就創立了燦爛的文明,甚至還創建自己的帝號系統,與當時東亞諸夏各國的爵位系統(王、諸侯)不同,例如古蜀國的叢帝、蜀盧帝,以及傳說中死後化為杜鵑鳥的蜀望帝杜宇。

      由於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被征服前的巴蜀是兵家必爭之地,被征服後的巴蜀依然是皇帝眼中的燙手山芋!例如秦始皇當年得先千辛萬苦地攻下蜀國,才能取道湘西、繞到楚國背後,進而攻滅諸國;蒙古大汗蒙哥、忽必烈先後出兵釣魚城,拿下巴蜀後才得以順利向襄陽城推進!

      ■夜郎國──擁精兵十餘萬的百濮聯合酋長國霸主!

      春秋戰國時期,「西南」大、小邦國林立,例如蜀國、巴國、滇國還有以夜郎國為首的百濮聯合酋長國等。邦國林立且彼此競爭,造就了繁盛的商業活動;「蜀」字之所以有一個「虫」字,就是因為它是世上最早發展養蠶業、並進行絲綢貿易的地方。歷史上知名的跨國貿易路線如「蜀身毒道」(連結四川與印度)、「茶馬古道」(連結四川、雲南、西藏、東南亞)在此交會,形成連結內亞、東亞、南亞、東南亞諸文明最重要的交通命脈,可謂「文明的走廊」。

      除了貿易,「西南」還極具軍事戰略價值!例如漢武帝就曾派遣唐蒙出使夜郎國,起初希望借道攻打南越國,後來更想進一步吞併夜郎國和西南諸國、獨占文明的走廊。俗話說「夜郎自大」,但夜郎國其實並不自大,真正自大的是漢武帝「武統」西南諸國的野心;更何況,「漢孰與我大?」這句話並非由夜郎國首次提出,而是更南邊的滇國,夜郎國就這樣被漢帝國官吏抹黑了兩千年!

      ■滇國──東南亞諸國不被中國帝國主義入侵的關鍵!

      以今日昆明湖為中心的滇國,其先民同樣具有強烈的內亞性和東南亞性,而且根據考古研究,古滇國文明竟和千里之外的古日本文明有高度的關聯性!雖然滇國被漢武帝征服,但後來又幾次獨立,甚至對中國帝國主義構成嚴重威脅!

      例如南詔國對唐帝國的征伐,間接導致唐帝國的衰弱與滅亡;大理國雖然沒有對宋帝國用兵,但正因為有大理國和蒙古帝國的對抗,宋帝國才得以多延續數十年。到了現代,雲南軍事家蔡鍔、唐繼堯等人發起「護國運動」,徹底摧毀袁世凱創建中華帝國的野心。此外,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滇國還成了東南亞諸國的天然屏障,讓它們免於中國帝國主義的入侵,並且將來自內亞、南亞的物資源源不絕地輸入東南亞,滇國可謂「東南亞萬邦之母」!

      ■根據民族發明學理論,重新解釋大一統的東亞史
      東亞會再次迎來千年以前的「諸夏國際體系」嗎?

      本書是劉仲敬「逆轉的東亞史」系列作品之一,從巴蜀、滇、夜郎民族的起源談起,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跳脫傳統的中國框架,建構專屬巴蜀、滇、夜郎民族的歷史。
     
      劉仲敬以「民族」為核心,重新解釋大一統的東亞帝國歷史,從而挑戰梁啟超當年發明的「中華民族」概念及以此為基礎的中國歷史建構。他指出,如果你堅持認為有所謂的「中華民族」,那就像堅持在今日建立一支「歐洲民族」一樣,充滿矛盾。他認為,歐洲民族國家的歷史和演化邏輯,已為本世紀和未來的東亞大陸提供了一個相當明確的答案。那麼,東亞會再次迎來諸夏體系嗎?不論未來如何發展,一部逆轉的東亞史依舊值得讀者深思。

      ==================================

      劉仲敬.民族發明學講稿系列

      【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
      《叛逆的巴爾幹:從希臘主義的解體到斯拉夫主義的崩潰》
      《歐洲的感性邊疆:德意志語言民族主義如何抵制法蘭西理性主義》
      《中東的裂痕:泛阿拉伯主義的流產和大英帝國的遺產》

      【民族發明學的諸夏史】
      《逆轉的東亞史(1):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與江淮篇)》
      《逆轉的東亞史(2):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逆轉的東亞史(3):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逆轉的東亞史(4):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逆轉的東亞史(5):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顧客評論:


    此作者的其他作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