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

    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
    繁體中文版

    作者:
    丹尼爾因莫瓦爾
    出版社:
    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
    03/11/2021
    EAN:
    9789862358979
    庫存量:
    購買後立刻進貨
    原價:
    $58.90
    采風價:
    $50.10
    ▰《紐約時報》年度書評精選好書▰ 
    ▰獲選《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書籍▰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推薦年度好書▰
    ▰亞馬遜書店四點六顆星好評,廣大讀者熱情推薦▰


    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者丹尼爾.因莫瓦爾引領讀者
    踏上美國本土外的帝國領地巡禮,揭露令美帝成為美帝,歷史上備受忽略的關鍵少數

    看高舉「反帝國」大旗起家的美國怎麼從建國之始,
    一步步掠奪土地與資源,逐步積累殖民與帝國實力

    到了二十世紀,美國又如何借助地緣、外交、強權政治、軍事力量與科技創新,
    將散布全球的海外領地和據點,轉變為自身影響力的籌碼,成為事實上的「美帝」

    ┤各界人士盛情推薦├ 
    李可心(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李濠仲(《上報》主筆、作家)
    沈榮欽(約克大學副教授)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黃春木(台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多數人都熟悉封面中央那張「經典」美國本土地圖;或許也都知道,美國以共和國之名自我標榜,
    同時卻大行「帝國擴張」之實,如今,它的世界霸權影響力依舊顯見。
    但在本土之外,星條旗高揚的還有那些散落全球、住著許多「美國人」的島嶼、環礁和群島,卻一直以來備受忽略。
     
    從建國以來,除了向西擴張,美國人也積極將觸角伸進中美洲,
    甚至拿下如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等地。而在靠近遠東地區,更有知名的太平洋領地,
    包括夏威夷、關島,以及二戰中至關重要的中途島、威克島、豪蘭島等多個軍事基地。
    上述這些地方,有的是遭到殖民式資源掠奪,有的則是當地原住民承受來自本土白人的欺壓,甚至是被推上世界大戰的戰場。
     
    長久以來,這些地方籠罩在美帝陰影之下,且常常為美國歷史所忽略,或不被承認為「真正的」美國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家丹尼爾.因莫瓦爾要為讀者講述的,
    正是美國自建國以來在這些地方崛起、擴張、活動的種種事蹟,
    這是美國成為「美帝」的關鍵,卻從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美國在海外領地的活動事蹟如何影響美國,遠遠超過大家想像──

    十九世紀北美人口爆增,導致本土居民必須為了肥料,前往海上極偏遠的地方占領、開採「鳥糞島」的鳥糞,
    而數十年後,這些小島正好提供二戰後美國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場址。
    珍珠港因為白人較多,更被認為是「美國」而得到政府與民眾認同、挺身捍衛,
    珍珠港事件也獲得今日的歷史地位;但當時菲律賓的美國領地其實死傷更為慘重,卻遭到忽略和遺忘。
    二戰期間,日軍兵臨城下,占領了阿拉斯加附近三座島嶼長達一年以上。美國靠著武裝阿拉斯加原住民,
    再加上加拿大默許美方興建連接阿拉斯加與本土的大規模公路工程,才抵擋了日軍對西北美洲更進一步的攻勢。
    一九五○年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發動七天暴動,後演變為暗殺總統杜魯門的行動,四年後同一批人還會在國會開槍掃射。
    然而波多黎各民族主義領導者阿爾比蘇之名卻從不見於正史,甚至多數美國人都不知道波多黎各就在美國。


    此外,本書也叩問「美帝」是如何用各種「非傳統」手段,對世界各地發揮無所不在的影響?

    披頭四、日商索尼,甚至是經典怪獸電影《酷斯拉》,為何嚴格上都算是「美帝」促成的產物?
    相對近期出現的合成塑膠、新的抗瘧藥物、無線電等技術突破,讓美國在全球霸權角逐中,擁有絕對優勢。
    美規、美制的強勢標準化潮流來勢洶洶。以音樂界為例,美國流行樂風靡全球,
    竟讓音樂之國奧地利與其他國家放棄舊傳統,以美國認定之440赫茲當成新的標準音高。
    網路雖推動了國際溝通,卻是以英文能力為代價。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
    也不成比例地以英文為主要媒介;虛擬世界自問世以來,一直籠罩於帝國陰影之下。
    本世紀初開始,美國藉著無人機讓戰爭的界線模糊難辨,戰鬥區與非戰鬥區的劃分並不清晰。
    在新科技幫助下,美國所謂「非帝國」、「非殖民」式的攻擊行動,有了更多可取巧或繞道而行的執行選項。


    本書的歷史敘事與資料爬梳深入淺出,卻不失宏大的國際政治史觀。
    作者不忘把他力圖解答且貫穿全書的問題意識連結到現在與未來:帝國與殖民主義真的已成過去了嗎?
    我們現在心中想到的美國,是怎樣的政治實體?而鮮少有人關注的「另一些美國」呢?那些地方為何存在?
    存在的確切意義又是什麼?在本書中,能找到值得深省的歷史真相,
    同時,還能以此反思當前國際現勢、大國角力的權力布局,以及全球地緣政治未來的可能性。

    ┤盛情推薦├
    弗格森在《巨人》中以帝國的視角詮釋當代美國,並主張缺乏美利堅帝國的自覺,對美國及世界都是損失;
    但是只有因莫瓦爾直視美國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殖民帝國的歷史,才能真正回答弗格森「為何美國人缺乏帝國自覺」的大哉問。
    本書對於美國人如何理解美國疆界,做了極為精采的爬梳。
    明白了這段歷史,我們才能真正了解美國人的「世界觀」,進而理解美國介入國際事務與否的心理因素。
    ──沈榮欽/約克大學副教授

    美國是不是帝國、應不應該是帝國,長久以來是學界爭論的重大議題。
    這本書用豐富的史料、生動的故事,再搭配各種地圖及插圖,描繪出美國的擴張過程。
    書本內容包括殖民地和海外領地的擴張,各時期的關鍵發展事件,
    而且是包括軍事、經濟、科技、社會、政治、外交等不同方面的事件,
    主要告訴我們美國本土以外的這些海外領地,對美國的發展都有長遠深刻的影響。
    作者用各種有趣的歷史和地理知識來談美國,我們更能看到美國如何與世界其他國家互動,且形成了這樣一個帝國。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這是一部新美國史,從兩個事實切入分析,
    一是相對於「本土」,散布海外大大小小以「領地」為名的殖民地,這是常遭忽視的美國;
    二是相對於「共和國」,在世界各地以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力量操控侵奪的「帝國」,這是常遭否認的美國。

    誰會忽視或否認這等事實呢?不僅「主流」美國人,許多在國際現勢中遭受美國制約,
    或主動迎合者,也常沆瀣一氣。對於長期身陷大國角力中的台灣人而言,本書提供的反觀和反思,值得仔細參考。
    ──黃春木/台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