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關鍵字
「潤」(run):逃跑。
第一本記錄中國人逃離中國「潤日」實錄
首度系統性深掘社會與經濟衝擊!
從「用腳投票」的中國人視角
知中派.中生代日本記者,對在日「脱中者」的第一手調查報導
特別收錄+1∣台灣版作者獨家中文序
特別收錄+2∣野島剛╳福澤喬雙推薦序
特別收錄+3∣了解當代中國必備!流行語小字典35句
●日中歷史不共戴天,南京殺我同胞30萬,為什麼中國人還要前進「敵國」?
○港區、文京區……目標鎖定高級地段與旅遊景點,遊日本不如買日本?
●近一波「潤」出中國的新移民,與原本「中華系」新華僑有何不同?
○「政治性抑鬱」的中國知識分子,為何決定「潤」出中國?
●隱藏的中國人社群網絡,正逐步改變日本社會的未來?
○日本有可能孕育出下一個顛覆舊中國的「孫中山」嗎?
「潤學」是什麼?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新興詞彙
在眾多中國網民流行語當中,「潤」是指因為各式理由選擇逃離中國、尋求更好生活的行徑。在中國語意裡,「潤」原本有利潤、作為過得很舒適的「滋潤」之意,在中文漢語拼音裡剛好是由r、u、n拼成,與英文run(逃跑)構成雙關語。中國在近幾年歷經新冠病毒封城、經濟下行、全球經濟局勢不穩等動盪局勢下,在這「歷史的垃圾時間」裡,選擇潤出中國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出現「潤學」與傳播「潤學」思想與教戰手則的《潤學綱領》。
「潤日」,挑動中日兩國恩怨情仇的敏感神經
作者踏上調查「潤日」旅程的起因,是一名潤日者、亦是作者故友Akid(王懿)在日本之死所掀起的瘋狂網路霸凌。她在二○二三年因故過世後,社群媒體X(舊twitter)帳號遭受大量中國網民的瘋狂「出征」,冷嘲熱諷「潤日叛國賊死得好」。這些強烈扭曲的愛國主義,讓作者舛友重新燃起對中國社會的好奇,以及興起想了解「潤日」人群的強烈慾望。
當中國人內捲「捲」不動、不想「躺」平,但又不甘作為「韭菜」任人宰割時,這些渴望「潤」到海外的人,究竟為何選擇「敵國」日本?而身處牆內牆外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潤日?這正是作者舛友雄大在書中試圖解答的問題。
潤日的多重宇宙
潤日者除了包括國際專業人才、超級富翁之外,也不乏流亡知識分子、藝文工作者與異議媒體,更有為數不少拒絕下一代接受中國高壓教育體制、或者希望安穩過日的中上階級。透過大量訪談、實地探查與報導資料,舛友試圖勾勒出「潤日群體」與過往「日本華僑」的差異,探求這些人的共同特點與異質多元性,並了解他們在日本的真實生活。
不管日本人與日本社會喜不喜歡,都必須接受這已成日常的現實,必須直面大量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方式所帶來的人群摩擦、衝突,或也可能發展成良好互動的契機。舛友在書中直言,在這一系列的採訪過程中,儘管結識了一些意氣相投的中國人好友,但可能更多是希望僅止於採訪報導的關係,甚至有些人是自己不想深交、不敢苟同的人。無論如何,這本書是一個重要起點與嘗試,第一步必須了解這些活生生「潤日者」的心聲與生命故事,才能邁開今後該如何應處、互動以及共同面對的下一步。
各界推薦
資深媒體人、社會觀察家、日本研究學者共同推薦──
矢板明夫∣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郭育仁∣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
野島剛∣作家/資深媒體人
福澤喬∣「臉書粉專Joel來談日本」,媒體人
劉黎兒∣日本觀察家
鄭力軒∣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媒體好評──
*日本亞馬遜中國研究暢銷榜第1名
*英國金融時報特別報導
*日本読売新聞、産経新聞、毎日新聞、朝日新聞、日経ビジネス……一致好評
*第四十七回講談社「本田靖春非虛構作品獎」最後決選名單
*三月號《東亞》書評與評選為「本月推薦書籍」
*《地面師》作者,小說家新莊耕刊登於《週刊現代》特別書評
「潤」(run):逃跑。
第一本記錄中國人逃離中國「潤日」實錄
首度系統性深掘社會與經濟衝擊!
從「用腳投票」的中國人視角
知中派.中生代日本記者,對在日「脱中者」的第一手調查報導
特別收錄+1∣台灣版作者獨家中文序
特別收錄+2∣野島剛╳福澤喬雙推薦序
特別收錄+3∣了解當代中國必備!流行語小字典35句
●日中歷史不共戴天,南京殺我同胞30萬,為什麼中國人還要前進「敵國」?
○港區、文京區……目標鎖定高級地段與旅遊景點,遊日本不如買日本?
●近一波「潤」出中國的新移民,與原本「中華系」新華僑有何不同?
○「政治性抑鬱」的中國知識分子,為何決定「潤」出中國?
●隱藏的中國人社群網絡,正逐步改變日本社會的未來?
○日本有可能孕育出下一個顛覆舊中國的「孫中山」嗎?
「潤學」是什麼?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新興詞彙
在眾多中國網民流行語當中,「潤」是指因為各式理由選擇逃離中國、尋求更好生活的行徑。在中國語意裡,「潤」原本有利潤、作為過得很舒適的「滋潤」之意,在中文漢語拼音裡剛好是由r、u、n拼成,與英文run(逃跑)構成雙關語。中國在近幾年歷經新冠病毒封城、經濟下行、全球經濟局勢不穩等動盪局勢下,在這「歷史的垃圾時間」裡,選擇潤出中國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出現「潤學」與傳播「潤學」思想與教戰手則的《潤學綱領》。
「潤日」,挑動中日兩國恩怨情仇的敏感神經
作者踏上調查「潤日」旅程的起因,是一名潤日者、亦是作者故友Akid(王懿)在日本之死所掀起的瘋狂網路霸凌。她在二○二三年因故過世後,社群媒體X(舊twitter)帳號遭受大量中國網民的瘋狂「出征」,冷嘲熱諷「潤日叛國賊死得好」。這些強烈扭曲的愛國主義,讓作者舛友重新燃起對中國社會的好奇,以及興起想了解「潤日」人群的強烈慾望。
當中國人內捲「捲」不動、不想「躺」平,但又不甘作為「韭菜」任人宰割時,這些渴望「潤」到海外的人,究竟為何選擇「敵國」日本?而身處牆內牆外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潤日?這正是作者舛友雄大在書中試圖解答的問題。
潤日的多重宇宙
潤日者除了包括國際專業人才、超級富翁之外,也不乏流亡知識分子、藝文工作者與異議媒體,更有為數不少拒絕下一代接受中國高壓教育體制、或者希望安穩過日的中上階級。透過大量訪談、實地探查與報導資料,舛友試圖勾勒出「潤日群體」與過往「日本華僑」的差異,探求這些人的共同特點與異質多元性,並了解他們在日本的真實生活。
不管日本人與日本社會喜不喜歡,都必須接受這已成日常的現實,必須直面大量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方式所帶來的人群摩擦、衝突,或也可能發展成良好互動的契機。舛友在書中直言,在這一系列的採訪過程中,儘管結識了一些意氣相投的中國人好友,但可能更多是希望僅止於採訪報導的關係,甚至有些人是自己不想深交、不敢苟同的人。無論如何,這本書是一個重要起點與嘗試,第一步必須了解這些活生生「潤日者」的心聲與生命故事,才能邁開今後該如何應處、互動以及共同面對的下一步。
各界推薦
資深媒體人、社會觀察家、日本研究學者共同推薦──
矢板明夫∣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郭育仁∣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
野島剛∣作家/資深媒體人
福澤喬∣「臉書粉專Joel來談日本」,媒體人
劉黎兒∣日本觀察家
鄭力軒∣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媒體好評──
*日本亞馬遜中國研究暢銷榜第1名
*英國金融時報特別報導
*日本読売新聞、産経新聞、毎日新聞、朝日新聞、日経ビジネス……一致好評
*第四十七回講談社「本田靖春非虛構作品獎」最後決選名單
*三月號《東亞》書評與評選為「本月推薦書籍」
*《地面師》作者,小說家新莊耕刊登於《週刊現代》特別書評
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