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絕島嶼的風沙裡,寫下百年滄桑的家族史詩
從日據戰火、南洋落番到島嶼日常,洪玉芬描摹烈嶼三代人的悲歡記憶,既是金門島嶼的時代縮影,也是離島百姓生命韌性的群像畫卷。
「天際浩瀚,星河無數,我渺邈如微塵,人世間成不了耀眼的珍珠。
隨著時光的流逝,眷戀的島嶼,親愛的家人,
像是蚌一再分泌的液體,凝固成圓。
我們,終於成為彼此的珍珠。 」
一座遺世孤立的小島,一個從小失怙的遺腹子,一對胼手胝足的夫妻,如何在粗礪貧困的環境下,走過他們拚搏的人生?
商旅作家洪玉芬寫完遠方的非洲奇緣,以五年時間寫下家族史詩般的《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一書。筆下的家族、島嶼就是她整座田野調查現場,帶出日據、南洋落番、烽火離亂等章節。以父母為原型創造出二位「假設」主角,虛實交錯,沿著主線發展,散文體的語言具有小說戲劇章節。
全書五十七個篇章,每一小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篇與篇串成一個「小長篇」。筆下人物鮮活立體,雖寫一個家族故事,卻不僅是「一家人」的故事,更是「一個地方」的變遷史,也是一部珍貴的金門文學島嶼、時代之書。
作者以溫柔且精準的筆觸,在紙上展開一幅金門日常風俗的工筆畫長卷,透過洪家三代人的生命故事,細膩描摹百年來島嶼生活全貌,重現離島金門的歷史傷痕與艱困時代裡百姓的生命韌性。
《島嶼星空下》一書最珍貴的是對生命的深度凝視,對普世情感的流動回聲,回應她/她們對生命的叩問。在島嶼星空下,我們終將與過去相逢,輕輕撫觸過往的傷痕中散發著光的希望。
本書特色
以一個家族的故事,呈現金門島嶼的變遷。
本書獲金門縣文化局獎助。
名家推薦
林黛嫚、郝譽翔、楊樹清、侯建州專文導讀
王瓊玲、石曉楓、吳鈞堯、牧羊女、黃春美、楊宗翰、蔡素芬、盧美杏一致推薦
層層撥開他鄉與故鄉、過往與現在的迷障;既深度沉浸又超然徜徉在人性五光十色的道場。是一部令人噙著眼淚又忍不住嘴角輕輕上揚的好作品。──王瓊玲(作家)
烈嶼女兒寫家族故事,以五十七篇章為父母造像,筆觸清新而節制。洪玉芬娓娓訴說大時代戰火下的小兒女情事,落番南洋、苦守鄉土,無一不是血淚史;故鄉烈嶼青岐的風俗地理、人情日常,亦俱現其筆下。故事未完待續,島嶼滄桑他日還將翻頁。──石曉楓(作家)
洪玉芬的散文繾綣多情,充滿人文、人情關懷,小說集則一新耳目,遒勁筆力爬梳百年家族史,以客觀全知點染人物風霜。寫景寫情立體婀娜,過往的磨難在錘鍊的敘事中,一面呈現民俗與文化之美,另方面交織念念不忘的人。時代,便這般活了起來。──吳鈞堯(作家)
《島嶼星空下》是一本深情動人的書寫,作者以細膩筆觸紀錄母親一生的堅忍與家族的滄桑記憶,也為烈嶼小島留下珍貴的人文印記。書寫歷程橫跨五年,融合親情、歷史與鄉愁,篇篇真摯感人,不只是個人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部島嶼百年風華的生命紀實。──牧羊女(作家)
《島嶼星空下》橫跨了三個世代的故事,也寫出了「落番」(下南洋謀生)、洗馬、種罌粟花、誤踩地雷、古寧頭大戰等等百年來烈嶼的生活史。玉芬之筆藏了許多功夫,不論人物或場景的細節描述及情節演繹布局,活脫脫如影像播放,時代風雲再現。讀了《島嶼星空下》,也重新認識了金門島外的小金門──烈嶼。──黃春美(作家)
八二三砲戰後兩年出生的洪玉芬,雖然十八歲便離開金門,但她的心與眼始終留在飽經苦難的烈嶼。及至後來遠赴非洲發展並經商有成,她逐漸醒來的筆,也不忘時刻回眸浯島,以及世居於斯的鄉民。這部《島嶼星空下》堪稱是全新的突破,作者嘗試兼取小說與報導之長,在以小窺大、篇篇串連的結構設計中,記錄下母土/母親的身姿魅影,展現出家族書寫的龐大企圖。——楊宗翰(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
《島嶼星空下》如小說如散文,虛實間寫烈嶼洪姓家族的人生故事,卻意圖更宏大的藉一個家族反映一個時代與金門烈嶼的歷史命運,情深意摯勾勒人物的生活與心聲。作者對原鄉烈嶼的強烈情感,既敍述家族,也讓烈嶼在台灣文學座標上更為明確突顯。──蔡素芬(作家)
作家洪玉芬寫過無數征戰非洲的商戰散文,如今,這位烈嶼女兒終於轉身回看故里,寫出這部情感深刻、筆觸細膩的家族故事,《島嶼星空下》有著洪家父母親的堅韌歲月與島嶼的歷史記憶,字裡行間皆是她對親人、故鄉與生命的深切凝望。
我曾站在洪父送玉芬的遲來嫁妝「自成號」前,我曾走過浪拍岸的青岐港邊,老屋無語,靜靜陪伴小島居民成長,烈嶼何其有幸,有玉芬寫出這交織著記憶與愛、傷痕的百年記事。現在,該是我們細讀這座島嶼故事的時候了。──盧美杏(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從日據戰火、南洋落番到島嶼日常,洪玉芬描摹烈嶼三代人的悲歡記憶,既是金門島嶼的時代縮影,也是離島百姓生命韌性的群像畫卷。
「天際浩瀚,星河無數,我渺邈如微塵,人世間成不了耀眼的珍珠。
隨著時光的流逝,眷戀的島嶼,親愛的家人,
像是蚌一再分泌的液體,凝固成圓。
我們,終於成為彼此的珍珠。 」
一座遺世孤立的小島,一個從小失怙的遺腹子,一對胼手胝足的夫妻,如何在粗礪貧困的環境下,走過他們拚搏的人生?
商旅作家洪玉芬寫完遠方的非洲奇緣,以五年時間寫下家族史詩般的《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一書。筆下的家族、島嶼就是她整座田野調查現場,帶出日據、南洋落番、烽火離亂等章節。以父母為原型創造出二位「假設」主角,虛實交錯,沿著主線發展,散文體的語言具有小說戲劇章節。
全書五十七個篇章,每一小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篇與篇串成一個「小長篇」。筆下人物鮮活立體,雖寫一個家族故事,卻不僅是「一家人」的故事,更是「一個地方」的變遷史,也是一部珍貴的金門文學島嶼、時代之書。
作者以溫柔且精準的筆觸,在紙上展開一幅金門日常風俗的工筆畫長卷,透過洪家三代人的生命故事,細膩描摹百年來島嶼生活全貌,重現離島金門的歷史傷痕與艱困時代裡百姓的生命韌性。
《島嶼星空下》一書最珍貴的是對生命的深度凝視,對普世情感的流動回聲,回應她/她們對生命的叩問。在島嶼星空下,我們終將與過去相逢,輕輕撫觸過往的傷痕中散發著光的希望。
本書特色
以一個家族的故事,呈現金門島嶼的變遷。
本書獲金門縣文化局獎助。
名家推薦
林黛嫚、郝譽翔、楊樹清、侯建州專文導讀
王瓊玲、石曉楓、吳鈞堯、牧羊女、黃春美、楊宗翰、蔡素芬、盧美杏一致推薦
層層撥開他鄉與故鄉、過往與現在的迷障;既深度沉浸又超然徜徉在人性五光十色的道場。是一部令人噙著眼淚又忍不住嘴角輕輕上揚的好作品。──王瓊玲(作家)
烈嶼女兒寫家族故事,以五十七篇章為父母造像,筆觸清新而節制。洪玉芬娓娓訴說大時代戰火下的小兒女情事,落番南洋、苦守鄉土,無一不是血淚史;故鄉烈嶼青岐的風俗地理、人情日常,亦俱現其筆下。故事未完待續,島嶼滄桑他日還將翻頁。──石曉楓(作家)
洪玉芬的散文繾綣多情,充滿人文、人情關懷,小說集則一新耳目,遒勁筆力爬梳百年家族史,以客觀全知點染人物風霜。寫景寫情立體婀娜,過往的磨難在錘鍊的敘事中,一面呈現民俗與文化之美,另方面交織念念不忘的人。時代,便這般活了起來。──吳鈞堯(作家)
《島嶼星空下》是一本深情動人的書寫,作者以細膩筆觸紀錄母親一生的堅忍與家族的滄桑記憶,也為烈嶼小島留下珍貴的人文印記。書寫歷程橫跨五年,融合親情、歷史與鄉愁,篇篇真摯感人,不只是個人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部島嶼百年風華的生命紀實。──牧羊女(作家)
《島嶼星空下》橫跨了三個世代的故事,也寫出了「落番」(下南洋謀生)、洗馬、種罌粟花、誤踩地雷、古寧頭大戰等等百年來烈嶼的生活史。玉芬之筆藏了許多功夫,不論人物或場景的細節描述及情節演繹布局,活脫脫如影像播放,時代風雲再現。讀了《島嶼星空下》,也重新認識了金門島外的小金門──烈嶼。──黃春美(作家)
八二三砲戰後兩年出生的洪玉芬,雖然十八歲便離開金門,但她的心與眼始終留在飽經苦難的烈嶼。及至後來遠赴非洲發展並經商有成,她逐漸醒來的筆,也不忘時刻回眸浯島,以及世居於斯的鄉民。這部《島嶼星空下》堪稱是全新的突破,作者嘗試兼取小說與報導之長,在以小窺大、篇篇串連的結構設計中,記錄下母土/母親的身姿魅影,展現出家族書寫的龐大企圖。——楊宗翰(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
《島嶼星空下》如小說如散文,虛實間寫烈嶼洪姓家族的人生故事,卻意圖更宏大的藉一個家族反映一個時代與金門烈嶼的歷史命運,情深意摯勾勒人物的生活與心聲。作者對原鄉烈嶼的強烈情感,既敍述家族,也讓烈嶼在台灣文學座標上更為明確突顯。──蔡素芬(作家)
作家洪玉芬寫過無數征戰非洲的商戰散文,如今,這位烈嶼女兒終於轉身回看故里,寫出這部情感深刻、筆觸細膩的家族故事,《島嶼星空下》有著洪家父母親的堅韌歲月與島嶼的歷史記憶,字裡行間皆是她對親人、故鄉與生命的深切凝望。
我曾站在洪父送玉芬的遲來嫁妝「自成號」前,我曾走過浪拍岸的青岐港邊,老屋無語,靜靜陪伴小島居民成長,烈嶼何其有幸,有玉芬寫出這交織著記憶與愛、傷痕的百年記事。現在,該是我們細讀這座島嶼故事的時候了。──盧美杏(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