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繁體中文版

    作者:
    楊照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02/27/2024
    EAN:
    9786263614895
    庫存量:
    1
    原價:
    $32.90
    采風價:
    $28.00
    +
    -
    加入購物車
      在喧嘩巨變的時代,
      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
      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金庸導讀;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這更是一本知音之書。」
     
      楊照說,紀念金庸最有意義的方式,是將他的武俠小說按照創作時間先後,認真重讀一次,那是過去與現在、傳統與創新的一番奇妙對話。

      從唐傳奇、《水滸傳》《三俠五義》,到平江不肖生打造了江湖概念,武俠小說系譜形塑了一個「集體世界」,而金庸的成就,在於既承繼又跳出了這種創作規則;甚至,武俠小說的終結,是因為江湖這個舞臺被金庸和古龍拆完了……

      楊過是從《阿Q正傳》化身出來的俠?「射鵰」的來歷可追溯到《史記.李將軍列傳》?《書劍恩仇錄》的天山異域,讓我們看到武功的限制?袁承志的抉擇,反映了金庸的心境?而金庸自己,到底又最像作品裡的哪個角色?

      楊照從金庸的生平與時代出發,追索小說與人生的微妙交錯;繼而逐部細究小說,從風格布局到角色創造,整理出金庸珍貴的寫作技藝。

      這是我們的武俠夢,是我們曾經的江湖!
     
      經典重讀.四大看點
      ◎從金庸的生平 探看金庸小說的創作背景
      ◎從武俠小說系譜 探看金庸寫作技法的突破與新意
      ◎從「俠」文化的歷史源流 探看金庸的人物創造
      ◎一種 既在金庸之內又在金庸之外 的閱讀樂趣
     
      「金庸的武林」系列──《曾經江湖》《流轉江湖》《再會江湖》
      ◎繼倪匡之後,完整評析金庸十四部小說的誠意之作
      ◎歷史的、文學的切入視角,帶你讀「懂」金庸
      ◎封面視覺出自香港知名畫家李志清水墨金庸繪作
      ◎2024為「金庸百年」,重讀金庸的起點
      ──新世代認識金庸的起點,可能是影視作品、改編漫畫,甚至手機遊戲,但文字仍是「起點的起點」。透過文本的帶領重讀,探索「武俠」對當代華人的情感意義,揭密金庸小說足以創造下一個百年的技藝內涵。

    知音推薦

      宇文正  作家
      宋偉杰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祁立峰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邱健恩  金學研究者
      張大春  作家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馮翊綱  相聲瓦舍創辦人
     
      詩,可以興,觀,群,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金庸小說也可以的。年輕時,它甚至是我的交友寶典,辨識人格、性情,確認「理想型」男友的測驗題庫。重讀金庸,似乎隨時隨地,可從任一冊、任一段落開始。但是楊照的重讀金庸,是沿著著作的時間軸,有脈絡的,慢讀金庸。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極好的金庸導讀;而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更是一部可默默與之對話、切磋,不時擊節,啊,茅塞頓開!或很想要擊掌的知音之書。──作家 宇文正

      金庸百年,江湖再現。楊照新著重讀金庸武俠作品,不忘回首青少年時快速、隨意的亂翻書,此際更現身說法,逐章示範如何平心靜氣讀金庸——全面、系統、反思、比較式的細察慢讀。作者融會貫通文本分析,歷史地理,人物傳記,報業傳奇,影視改編,考據評論。在儼然構架、精妙文字中,全書再訪江湖武林,細說人情世故,辨析敘事譜系,探詢經典形成。在喧嘩巨變的時代,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宋偉杰
     
      什麼叫俠?「群」、「我」之辨。
      那些為了自身武功、地位、名聲、財富而去騙、爭、搶、奪的人,不俠。
      蕭峯願以一人之死換取眾人之生,這般決斷叫「俠」。
      郭靖畢竟為堅守襄陽而死,這回終局叫「俠」。
      張無忌為調解明教與各派舊隙,將殺親之仇撇到一旁,這個判別叫「俠」。
      令狐冲對尼姑避之唯恐不及,卻能在困難中扛起恆山掌門,這樣挺身叫「俠」。
      韋小寶明辨小玄子能行王道,能為群體謀福,這片認知叫「俠」。
      謝遜、鳩摩智、金輪法王終究覺醒悔改,這場徹悟叫「俠」。
      楊照老師傳遞俠情,這套書寫叫「俠」。──相聲瓦舍創辦人 馮翊綱
     

    顧客評論:


    此作者的其他作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