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編輯書評:
幸福,其實是可以「計算」的
——《蓋洛威教授的人生經濟學》讀後感
(本文作者:采風編輯)
眾所皆知,“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追求幸福)被視為「美國夢」的終極目標之一。的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同,但一個共同點是:只要我們有機會去追尋幸福,那就是自由最寶貴的體現。
讀完史考特・蓋洛威的《蓋洛威教授的人生經濟學》(英文原名《The Algebra of Happiness》),這本書讓人意識到,幸福不僅僅可以追求,它其實是可以「計算」的。蓋洛威用「代數」作為隱喻,將幸福這一看似抽象又感性的詞,拆解成一系列可被管理和優化的變量,像職業選擇、健康管理、情感關係、財務自由、人際網絡等,並揭示它們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一步步影響我們的幸福「總和」。
史考特・蓋洛威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品牌戰略教授,也是一位連續創業者、財經評論家。他並不只是一個象牙塔裡的學者,而是一個在真實世界裡跌倒過、失敗過、也重新站起來的人。他經歷了創業失敗、婚姻破裂、情緒崩潰,也擁有了財富、聲譽和家庭。他的身份有些矛盾,既是菁英,又是局外人;既是教授,又是「中年老男人」自嘲的社會觀察者。他的書語言犀利、不加修飾,帶著一種殘酷卻誠懇的現實感。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幸福的變量」的系統分析。例如,在談到職業時,他並不鼓勵年輕人盲目追求「熱愛」或「意義感」,而是強調選擇一個能帶來成長的平台。他寫道:「你不需要一份理想的工作開始,只需要開始一份能提供學習和成長的工作。」這句話顛覆了我對職業發展的許多想法。我們常說要「熱愛自己的工作」,但在年輕時,也許真正需要的,是累積技能、拓展機會、學會承擔壓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未來爭取更多的選擇權。幸福從來不是立刻兌現的獎賞,而是長期投入後的結果。
在感情方面,蓋洛威提出了一個看似冷酷卻極其深刻的觀點:「選擇配偶,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財務和情感決定。」他用「投資」的角度來看待親密關係,強調真正穩定、匹配的關係對於一個人長期幸福感的影響。
蓋洛威還特別強調了人際關係對幸福的決定性作用。他說:「衡量人生成功的真正標準,是有多少人在你病重時願意來看你。」這句話雖然殘酷,卻非常真實。當我們老去或落難時,留下的不是職位、財富、榮譽,而是那些你用心維護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幸福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真實而深刻的連結。
如果你也在思考什麼是幸福、該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那這本書,也許就是你打開現實世界、重新規劃人生的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