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精選2:熱風【經典新版】

    魯迅雜文精選2:熱風【經典新版】
    繁體中文版

    作者:
    魯迅
    出版社:
    風雲時代
    出版日期:
    04/20/2021
    EAN:
    9789863529781
    庫存量:
    1
    原價:
    $20.80
    采風價:
    $17.70
    +
    -
    加入購物車
    ※對舊有弊病冷嘲熱諷    熱血文人魂引領風潮
    ※面對千夫所指亦不改初衷!拋開虛偽假面的道德枷鎖!最敢揭開人性黑暗的作家!
    ※要全面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郁達夫
    ※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胡適
    ※「魯迅是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大江健三郎
    ※收錄魯迅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年間所寫的雜文共四十一篇,包括《隨感錄三十三》、《事實勝於雄辯》、《人心很古》等,有其在《隨感錄》中做的短評,有的是對上海《時報》的諷刺畫有感而發或對舊官僚的抨擊。
    ※對社會弊端一劍封喉,敲響黑暗時代的警鐘,熱血民族魂至死不悔!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最勇於面對時代與人性黑暗的作家;掀起文壇筆戰與爭議最多的作者!
    ※他揭示文學風雲數十年,號稱中國文壇第一人;他自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引領時代潮流,挑戰舊有傳統,指出社會矛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隨書附贈,供讀者收藏!!本書並附有詳細完整注釋,方便讀者閱讀時釋疑。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對於周圍的感受和反應,又大概是所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我卻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曰《熱風》。——魯迅

      魯迅(1881~1936),即周樹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更與日本著名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齊名。《熱風》收錄魯迅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年間所寫的雜文,共四十一篇,包括《隨感錄三十三》、《事實勝於雄辯》、《人心很古》等,有其在《隨感錄》中做的短評,有的是對上海《時報》的諷刺畫有感而發或對舊官僚的抨擊。當時中國處在最黑暗的時代,許多人在探索社會病根所在,魯迅亦揮動其犀利的文筆,正如一陣熱風吹過,引領當時風潮。

      呵護苦難大眾的人道主義者;一個永不迴避的歷史見證者!

      文學才華超邁同時代的作家;涉及論戰與爭議最多的作家;

      本書收入魯迅1918至1924年所寫雜文共四十一篇,關於書名,魯迅作出解釋:「無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諷刺相去本不及一張紙,對於周圍的感受和反應,又大概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我卻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為《熱風》。」魯迅對當時令人窒息的社會現狀感到「寒冽」,故以「熱風」命名,反映了魯迅批判社會、改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書中名言】

      看十來歲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後中國的情形;看二十多歲的青年,他們大抵有了孩子,尊為爹爹了,便可以推測他兒子孫子,曉得五十年後七十年後中國的情形。——〈隨感錄二十五〉

      現在許多人有大恐懼;我也有大恐懼。許多人所怕的,是「中國人」這名目要消滅;我所怕的,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隨感錄三十六〉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隨感錄四十一〉

      中國人對於異族,歷來只有兩樣稱呼:一樣是禽獸,一樣是聖上。從沒有稱他朋友,說他也同我們一樣的。——〈隨感錄四十八〉

      我想種族的延長,便是生命的連續,的確是生物界事業裡的一大部分。何以要延長呢?不消說是想進化了。但進化的途中總須新陳代謝。所以新的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壯,舊的也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進化的路。——〈隨感錄四十九〉

      歷史結帳,不能像數學一般精密,寫下許多小數,卻只能學粗人算帳的四捨五入法門,記一筆整數。——〈隨感錄五十九〉

      中國現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還是改造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不可單是不平。——〈六十二恨恨而死〉

      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樂天的。——〈隨感錄六十六〉
     

    顧客評論:


    此作者的其他作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