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简体)
簡體中文版

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简体)
作者:
汪曾祺
發布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發布日期:
09/01/2017
EAN:
9787559411150
現貨:
購買後立刻進貨
原價:
$31.60
采風價:
$28.40
+
-
放入購物車

采風編輯書評:

                         一花一叶皆有情  一茶一饭过一生

                                              ----读汪曾祺《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

 

 

 

(本文作者:采风编辑)

 

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此刻读到汪曾祺先生和其子的合著散文集《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再次被他的为人为文所深深感动。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这样的一位大家,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一生的坎坷,留给我们的是美好的文字和世间的温暖。他的作品充满着故土乡愁,抒发着一杯酒,一顿饭的兴致,更有着人间百态的乐趣,让我们意识到活着的滋味和家常的丰富。

《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一书以美食为主线,按地域论述美食,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借酸甜苦辣咸说尽人生百味;通过论述美食文化来追古察今。

和蔡澜先生写美食作品的文章不同,汪曾祺先生笔下类似《肉食者不鄙》等文章都相当的简练,和其笔下的中国画一样,不多着墨,尽得风采。写上海菜仅一句话: “上海菜。鲜肉和咸肉同炖,加扁尖笋。”写狮子头的口感:“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与之相比。” 写长沙的腊肉:“我没有想到腊肉能蒸得这样烂!入口香糯,真是难得。”

简约的文字腾出大量空间作为留白,目的就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其味道,同时,通过四方美食,即可见作者阅历之丰富,知识涉足之宽广,主张大家口味要宽一些,杂一点,都去尝尝,对美食如此,对文化也是一样。其实,夹杂在美食之外的道理,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在书中对食材的了解,应该说会让不少食客感同身受,对于口味,他提到:口至于味,有同嗜焉。在切脍中,他也引用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道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的宋人拼死吃河豚的故事,说到如何鉴别真正的黄河鲤鱼,是需要看鲤鱼剖开后内膜是白的还是黑的,白色着是真的黄河鲤鱼,黑色者是假货。

不难看出,汪曾祺的可贵体现在他对美好事物永远的执着追求,如果没有热情,恐怕这些文字很难经的起岁月推敲。

汪曾祺先生写的都是市井平民化的杂食,看似平凡不平凡,他作为一名美食大家,若是在今天,一定会成为媒体追捧的美食大咖,他不仅自己认真吃,还和许多知名好友成立美食团体,轮流请客聚会,让人觉得君子之交,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作者在最后的一片文章中《多年父子成兄弟》中谈自己的父亲和儿子,这样写道: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汪曾祺先生给天下的父亲做了榜样,成为一位好父亲,不仅提倡“没大没小”,也希望为父者童心不泯。


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是汪曾祺先生的三大爱好,如一碗老友面,入口恍如昨天。

让人收益的文字,希望能够多读几本他的书。

 

顧客評論:



此作者的其他作品

其他人也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