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編輯書評:
洞悉人心,避開風險——打造你的識人利器
---跟著專家讀《看人要準,防人要快》
(本文作者:采風編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千人千面」。那些真正睿智且富有閱歷的人,往往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識別出人性深處的善惡與美醜。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常令人失望。更多時候,我們聽到的,是人們在遭遇欺騙和傷害後的無奈嘆息:「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虛偽與狡詐面前,我們常常防不勝防。
David J. Lieberman 所著的《看人要準,防人要快》,正是一本致力於破解這種困境的實用指南。作者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教你如何在複雜的人際環境中,識別出那些隱藏情緒問題或可能造成傷害的人,並及時規避潛在風險。同時,他也強調如何有意識地接納那些真正穩定、可靠、值得信賴的人,從而建立一個安全、健康的人際關係圈。
這本書並非紙上談兵,它緊密貼合現實生活。你可能並未察覺,但研究數據顯示,在我們周圍,每四個人中就可能有一人存在潛在的情緒調節障礙。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備基本的識人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不論是在職場中招聘員工、管理團隊,還是在生活中選擇朋友、伴侶,這些人生關鍵節點都離不開「看人」這門學問。提前讀這本書,不僅可以幫助你遠離風險人物,也能讓你在人際交往中少走彎路、做出更理性與成熟的選擇。可以說,它是一種投資——對自我認知、人際安全與情緒健康的投資,利大於弊,值得一讀。
David J. Lieberman 博士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專家,長期致力於行為科學與人際關係研究。他的專業知識不僅應用於臨床心理領域,也廣泛服務於美國軍方與國家安全系統,包括 FBI、CIA 和 NSA 等機構,為其提供行為識別與心理分析方面的培訓。
在本書中,作者從「身體、自我與靈魂」三種人類基本內在力量的互動關係切入,剖析了情緒問題的根源。他指出,人的身體本能趨向於尋求即時滿足,而「自我」則需要調控衝動,維持自律;與此同時,人還渴望獲得自我認同與外部世界的尊重,這構成了心理穩定的基礎。
然而,一旦現實與內心期望產生強烈衝突,例如長期得不到認可或自我價值感被削弱,個體極易陷入否定與焦慮,甚至走向自我厭棄、自毀的負面路徑。在這種狀態下,一些人會通過藥物、酒精或其他成癮行為逃避內在的恐懼與空虛。
尤其在現代社會,虛擬科技的發展為逃避現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使心理問題更常見也更容易被忽視。人們習慣用網絡、社交媒體來偽裝自我,卻逐漸忽略了真正的情緒困擾正在不斷累積。
作者還提出,要真正理解人格背後的心理機制,必須從四個關鍵維度去深入探究。其中,自尊心的受損是形成問題人格的核心誘因。個體一旦感受到自尊的打擊,往往會發展出三種常見的「缺陷型人格」:
• 順從型:過度迎合他人,渴望被接納;
• 傲慢型:以優越感掩蓋自我懷疑;
• 迴避型:逃避社交和責任,以避免再次受傷。
此外,還有一種更為隱蔽的表現——偽裝的自尊,表面上表現為自負與傲慢,實際上卻是深層不安全感的防禦機制,其背後依然是未癒合的自尊傷口。
書中最具實踐價值的一大亮點,是作者提出了一套高效的「心理掃描術」。這一方法只需幾分鐘,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微表情和對話反應,便可以全面判斷其性格特徵、心理狀態以及潛在風險。不僅如此,書中還提供了 14 項具體指標,幫助讀者更系統地分析一個人的情緒健康狀況,從而迅速識別出潛在問題並評估其危險程度,及時採取相應策略。
可以說,一本書,就能為你打造出一套先進的「識人雷達」,讓你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看得更清、走得更穩,遠離那些可能帶來傷害的人,建立起真正安全、理性、健康的社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