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榮光:馬洛里、大英帝國與聖母峰之一頁史詩(上下冊不分售)

    靜謐的榮光:馬洛里、大英帝國與聖母峰之一頁史詩(上下冊不分售)
    繁體中文版

    作者:
    韋德‧戴維斯
    出版社:
    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
    12/10/2022
    EAN:
    9786263151901
    庫存量:
    購買後立刻進貨
    原價:
    $130.00
    采風價:
    $110.50
    +
    -
    加入購物車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meters山岳文學書系作品|

    「只有那些確切活過的瞬間,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所在。」

    榮獲英國非虛構寫作最高榮譽山謬.強森獎(Samuel Johnson Prize)

    加拿大人類學者、作家、探險家 韋德.戴維斯
    歷經十年研究,實地走訪喜馬拉雅山區,遍讀六百餘本相關著作、訪談相關人士寫成
    以二十世紀初一戰後英國的三次聖母峰史詩征途為主軸
    結合知名登山家個人傳記故事 、戰爭史、帝國史、山岳文學、探險文學
    深刻重現人類與聖母峰交會的壯闊史詩


    伍元和|台灣山徑古道協會理事長
    江秀真|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
    徐如林|山林文學家    
    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
    雪羊視界|山岳攝影師
    游旨价|台大森林系博士、《通往世界的植物》作者
    董威言|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詹宏志|作家
    詹喬愉 Tri Fish(三條魚)|新生代登山家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公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
    謝旺霖|作家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推薦

    「因為山就在那裡。」
    在經歷一戰的震撼與摧殘後,以留下此名句的馬洛里為代表的一代登山菁英們,
    在英國舉國期盼下飛越半個地球,深入亞洲內陸,費盡心力甚至犧牲生命,
    只為攀登上那座從未有人登頂的世界最高峰──聖母峰。
    而最終馬洛里在聖母峰頂的消失,更成為了二十世紀登山界的最大謎團──他是否為聖母峰登頂第一人?

    加拿大人類學者、探險家韋德.戴維斯歷經十年研究,
    實地走訪喜馬拉雅山區,遍讀六百餘本相關著作,訪談相關人士,
    記下1921、1922、1924年英國聖母峰三次遠征始末,以及一代登山家們的傲然身影與心靈如何養成。
    即使功敗垂成,三場遠征仍創下人類登山史上最偉大的紀錄。
    本書想探究的,並非馬洛里是否登頂,而是究竟是什麼讓這群登山家寧可犧牲也要奮力攀進,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各界讚譽】

     誠如書名,書頁從一戰,再轉入大英帝國和圖博政府紛爭,最後才帶入遠征行程……不得不說作者學識淵博,考據引證相當詳盡清晰,把故事說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在讀畢全書後,我才驚覺這不就是歷史重演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情節嗎?聖母峰是座特洛伊,希臘遠征軍裡英雄們圍城十年,而代價是雙方一場又一場的悲劇啊!
    ——伍元和,台灣山徑古道協會理事長

     攀登聖母峰到底需要準備什麼?前置作業攸關成功與否?特別是人類的首次接觸,從龐大的人力、物力到細膩的心思,甚至登山者的博學素養與當地文化宗教等磨合、發酵,勾勒出一幅幅豐富且珍貴的抽象畫,人在大自然裡如何渺小?又為何透過攀登它們能讓人類的心變得偉大?看真正的世界第一人——馬洛里與他們的團隊,在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洗禮後,帶著傷痕累累的靈魂繼續追尋著聖母峰。
     透過歷史長河從源頭到流經之處所留下的蛛絲馬跡……正如八千公尺高峰任何一面峭壁的形成至少得千萬年,能夠攀爬在上何其有幸!即使身心俱疲,靈魂卻因此被撫慰。現代,當世界高峰變成幾個小時的速攀,而非幾個月的走讀,這途中我們所失去的身心靈體悟,將遠遠超過所獲得的。閱讀此書,你可以從不同的面向觀看攀登聖母峰的實質意義與追求的價值。
    ——江秀真,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聽到聖母峰,這個字眼讓我腦海中浮現那座岩雪山體,穿越了一百年的攀登歷史。它是地球表面上的最高點,攀登者的心之殿堂。在我2017年第一次前往尼泊爾攀登時,我先到了位於南崎巴札(Namche Bazaar,標高三四四〇公尺)的一個村落,那是山區裡最熱鬧的村落。我來到這地方的日子,還不在攀登健行的季節裡,沿途穿梭於揹著貨物及趕牛的當地人之間,各個都為了季節來臨忙碌整備,滿頭大汗。懶散的狗兒偶而抬頭看看我們這些散客,如舊有的五峰旗翩然在沿途的吊橋上隨意放鬆。陰暗而蕭瑟冷清的村落裡,高點有一座聖母峰博物館,直直面對著遠方聖母峰,丹增·諾蓋銅像拿著一支冰斧聳立在那邊,而聖母峰在灰暗下若隱若現,充滿神祕感。那是我真正與祂的初識,令人肅然起敬,卻也讓我閉鎖著眉頭。面對著不久的未來,我將貼近祂的懷中,命運勾勒出一股致命的引力,在我這代中深埋於幽閉光環下的崇高地位。短短的初次見面,在離去時又不知如何說起告別,雖然還無法立即吸引我趨前去敲開祂的大門,但我知道不遠了。
    ——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

     山靜默不語,故事卻從涉足其間的生命中蔓生而出。順著那生於冰面、石面、土表乃至樹幹上的翠綠,一脈輕撫到它的基部,這才發現:故事的根,從整個大地吸取養分,織成一片綿密的大網。
     關於聖母峰的首登,英國做為一個掙扎著從戰爭廢墟中站起的老巨人,恐怕再也沒有一個國家付出的代價能出其右。
     喬治.馬洛里經典的一句:「因為它在那裡。」成為無數攀登之人向山緣由的詮釋,便是從那個日不落帝國落腳亞洲古文明之鄉——印度做為開端。歷經慘無人道的一次世界大戰洗禮,「首登聖母峰」成為了重振帝國雄風的精神聖杯,驅使著熬過烽火的一整代人們,在那個冰雪的絕境中,超脫生死,寫下了三次遠征的不朽史詩。
     我們可以透過《靜謐的榮光》看見作者縝密的調查與精心的編排,藉由大量穿插的書信、戰史描寫與人物甚至風土刻畫,為讀者帶來「人類追尋聖母峰」的起源和過程,以及整個追尋帝國榮光的淒絕大時代,是如何催生這可歌可泣的一切。
     各國政治、軍事的角力,在聖母峰的冒險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這部混合著火藥與血的史詩,將冰峰染紅、把我們從攀登的純粹中拉出,使攀登者們得以再一次思考,究竟當代的我們,是為何而攀、又追尋著什麼呢?
    ——雪羊視界,山岳攝影師

     爬山的人興許都曾閃過挑戰聖母峰的念頭,在聖母峰已可商業攀登的年代,我們隨意作著登頂夢,卻往往不知為何而夢。《靜謐的榮光》以「戰爭」為梭,編織出二十世紀初,二十六位參與聖母峰遠征的英國登山家的生平。一如書中代表人物馬洛里所言,挑戰聖母峰,只因祂在那裡,那是源於天賦的吸引,但《靜謐的榮光》也進一步揭示,這群登山家對聖母峰的企盼,亦可能源於戰後,內心深處對一個不再有戰爭的新生(或死亡)的追尋。儘管末了,你也許會將《靜謐的榮光》視為一部充滿細節的登山史。但若你能意識到,當年的登山者,面對喜馬拉雅巨峰時的無懼竟是由對戰爭的驚懼所豢養,你此生也許將不再興起登頂聖母峰的念頭,因為你明白,於人類而言,它原是一個如此特別,需要被保留的場域。其存在是為真正無畏之人的救贖與昇華,而非到此一遊的登頂。
    ——游旨价,台大森林系博士、《通往世界的植物》作者

     是登山者引領時代,還是時代造就登山者?是登頂賦予攀登意義,還是過程的漫漫長路?迴盪世界屋脊與政局民情兩極間,小至兒女情長,大至殺戮戰場;從帝國子民心繫的巔峰舞台,到遠征隊員的內心小劇場,戰爭與榮耀、幻滅與創傷、私情與大義、沉淪與救贖,千絲萬縷的相互作用力,盡在《靜謐的榮光》。
    ——董威言,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強大且深刻,一篇集文采、歷史與希望之光於一身的動人史詩傑作。
    ──《泰晤士報》

     出類拔萃……格局恢弘……充滿閱讀樂趣…萬花筒般的歷史記述。
    ──《華爾街日報》

     精采絕倫,引人入勝……當代經典之作。
    ──《衛報》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現代人,也是登山的人;或者說——終究會去登山的人。

    現代文明創造了城市,但也發掘了一條條的山徑,遠離城市而去。

    現代人孤獨而行,直上雲際,在那孤高的山巔,他得以俯仰今昔,穿透人生迷惘。漫長的山徑,創造身體與心靈的無盡對話;危險的海拔,試探著攀行者的身手與決斷;所有的冒險,顛顛簸簸,讓天地與個人成為完滿、整全、雄渾的一體。

    「要追逐天使,還是逃離惡魔?登山去吧!」山岳是最立體與抒情的自然,人們置身其中,遠離塵囂,模鑄自我,山上的遭遇一次次更新人生的視野,城市得以收斂爆發之氣,生活則有創造之心。十九世紀以來,現代人因登山而能敬天愛人,因登山而有博雅情懷,因登山而對未知永恆好奇。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山岳文學的旨趣,可概分為由淺到深的三層:最基本,對歷程作一完整的報告與紀錄;進一步,能對登山者的內在動機與情感,給予有特色的描繪;最好的境界,則是能在山岳的壯美中沉澱思緒,指出那些深刻影響我們的事事物物——地理、歷史、星辰、神話與冰、雪、風、雲……。

    登山文學帶給讀者的最大滿足,是智識、感官與精神的,興奮著去知道與明白事物、渴望企及那極限與極限後的未知世界。

    這個書系陸續出版的書,每一本,都期望能帶你離開地面!

    ▍詹偉雄──策畫.選書.導讀

    台大圖書館學系、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擔任過財經記者、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文創產業創業者,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與《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之創辦,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
    退休後領略山岳與荒野之美,生活重心投注於山林走踏與感官意識史研究。2019年協助青年登山家張元植與呂忠翰攻頂世界第二高峰發起「K2 Project 8000 攀登計畫」,目前專職於文化與社會變遷研究、旅行、寫作。

    顧客評論: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